堆肥处理设备介绍堆肥处理的主要流程
堆肥处理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,转化为富含养分的有机肥料的生物处理技术。堆肥处理设备厂家了解到它不仅能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、无害化,还能变废为宝,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,在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1.原料预处理
分拣:去除原料中的杂质(如塑料、金属、玻璃等),避免影响堆肥质量和设备运行。
粉碎 / 切碎:将大块原料(如树枝、秸秆)破碎,增大表面积,利于微生物接触和分解。
调整参数:根据原料特性,添加调节剂(如锯末、秸秆调节碳氮比,添加水分调节湿度),使堆肥条件达到最佳。
2.堆制发酵
建堆: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堆积成一定形状(如长条状、梯形),高度通常 1.5-2 米,宽度 2-4 米,长度根据场地而定。
翻堆 / 通风:定期翻堆(初期每 1-2 天一次,后期可适当延长)或通过风机强制通风,补充氧气、调节温度,避免局部厌氧发酵产生异味。
温度监测:发酵过程中温度会经历升温(50℃以下)、高温(50-70℃,持续 3-5 天可杀灭病菌、虫卵和杂草种子)、降温三个阶段,当温度稳定在环境温度附近时,基本完成初次发酵。
3.后熟处理
初次发酵后的物料仍有部分难分解有机物,需进行后熟(二次发酵)。
将物料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,保持适当湿度,静置 1-3 个月,使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残留有机物,促进腐殖质形成,降低物料的刺激性。
4.筛分与储存
后熟完成后,通过筛分去除未完全分解的粗大颗粒,得到均匀的堆肥产品。
堆肥处理设备厂家建议堆肥产品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的场所,避免淋雨和阳光直射,防止养分流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