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泥堆肥设备介绍堆肥发酵过程
堆肥发酵是利用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、放线菌等)的代谢活动,将有机废弃物(如污泥、秸秆、厨余垃圾等)分解为稳定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。污泥堆肥设备厂家介绍这一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,最终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、无害化和资源化。以下是堆肥发酵过程的详细解析:
1. 中温阶段(初始阶段)
温度范围:20~40℃
微生物活动:
以中温微生物(如真菌、酵母菌、中温细菌)为主,分解易降解有机物(如糖类、水溶性物质、简单蛋白质和脂肪)。
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代谢有机物,释放热量使堆体温度逐渐升高。
主要变化:
堆体散发出轻微的霉味(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气味)。
有机物开始软化,部分水分蒸发,堆体体积略有缩小。
持续时间:1~3 天(取决于初始温度和物料性质)。
2. 高温阶段
温度范围:45~70℃(理想温度 55~65℃)
微生物活动:
嗜热微生物(如嗜热细菌、放线菌)成为优势菌群,分解复杂有机物(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、蛋白质、脂类)。
微生物代谢强度高,产热量大,堆体温度迅速上升并维持高温。
关键作用:
无害化:55℃以上持续 3~7 天可杀灭病原菌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、虫卵(如蛔虫卵)和杂草种子(符合有机肥卫生标准)。
物质转化:
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(NH₃),部分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自身细胞,部分通过通风排出(需控制通风避免氮素过度损失)。
纤维素和木质素逐步分解为腐殖质前体。
环境控制重点:
维持氧气浓度≥10%(通过翻抛或曝气),避免厌氧发酵产生恶臭(如 H₂S、胺类)。
监测温度,若超过 70℃需及时翻抛散热,防止微生物活性受抑制。
持续时间:5~15 天(取决于物料组成和设备控温能力)。
3. 降温腐熟阶段(熟化阶段)
温度范围:逐步回落至 40℃以下(接近环境温度)
微生物活动:
中温微生物再次占据主导,分解残余的难降解有机物(如部分腐殖质前体)和微生物代谢产物(如菌体残骸)。
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将分解产物转化为腐殖质(一种结构稳定的高分子有机物)。
主要变化:
堆体体积显著缩小(减量化达 30%~50%),颜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,散发泥土芳香(腐殖质的特征气味)。
物料质地疏松,含水率降至 30%~40%,pH 值趋于中性(7~8)。
持续时间:10~30 天(需确保腐殖质充分形成,达到腐熟标准)。